保津川
保津川發源於京都府中部地區的丹波高地,自園部出發,環繞群山奔流至龜岡,再穿越16km的山間峽谷,傾瀉至天下名勝嵐山,與鴨川匯合後流入澱川。通常將這段自龜岡至嵯峨嵐山(京都市右京區)、以峽谷之美與順江遊船而著稱,聞名遐邇的區間稱為保津川。
保津川遊船
所謂“順江而下”最早是指利用保津川的水利將物資運抵下游的京都、大阪,即是指一種水運方式。其歷史早在京都被營造為首都之前,長岡京還是首都的時候,這種運輸方式就開始了,後來又先後為營造京都嵯峨的天龍寺、臨川寺、大阪城已及伏見城等,利用了保津川的水利,以木筏將木材從遙遠的上流丹波運輸出去,才備齊了資材。
不僅僅包含木材,慶長11年(1606年),被稱為川大名的京都富商角倉了以開鑿了水路以後,大米、小麥、薪炭等也可用淺灘船運輸了。
丹波豐富而優質的木材、穀類、薪炭,直至戰後的昭和23年(1948年)為止一直由水路運抵京都,但由於山陰線電車的開通(明治32年)(1899年),以及戰後卡車運輸的增加,以木筏及貨船為主的水運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保津川峽谷美麗的大自然一年四季各有千秋,巨石林立、群山環繞、水花四濺的激流、神秘如鏡的深潭等等富於變化的景觀詩情畫意,令人流連忘返。因此、從明治28年(1895年)左右開始出現載有觀光遊客的遊船。在木筏和貨船已然不見的今天,只剩有觀光的遊船了。
自龜岡至嵯峨長達16km的保津川順流遊船,今天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順流遊船,每年有大約30万的遊客到訪,在這裡飽享四季獨特的自然風光,以及獨一無二的驚險與刺激。
角倉了以和保津川
保津川的順江遊船之所以能像今天這樣享譽世界,多半是受惠於京都富商角倉了以將保津川開鑿休整的結果。了以51歲時,決心將早就打算好的保津川開鑿休整計劃實施,將丹波和京都連接起來,利用水運將豐富的丹波物資輸送到京都,慶長11年(1606年)3月,他開始著手將周圍山巒環繞,巨石阻擾,激流湧動的峽谷開鑿出一條水路。最後了以投以巨大的犧牲并斥巨資後,保津川才得以建成完善的水運系統。
他不僅開拓了保津川的水運,還開拓了京都的高瀬川,將大阪和京都用運河連接起來,同時還受命於幕府,開拓了天龍川‧富士川的船運系統。
行船至保津川順江遊船終點附近的嵯峨嵐山時,在右側的山腰處可以望見大悲閣(千光寺)。這是了以為紀念開鑿工程的遇難者建立的一所寺廟。同時,這裡也建有了以翁的紀念碑。
文學和保津川
明治40年(1907年),文豪夏目漱石發表的作品《虞美人草》中寫到“京都的火車將遊興沖沖的賓客送抵繁花似海的景点,再從嵯峨返回二條。不返回的遊客則穿山越嶺到達丹波,兩個人買了到丹波的車票在龜岡下車。自古,遊覽保津川激流都是在此站下車的。此時河水在眼前流速尚緩,碧油油得惹人憐愛。岸邊生長著回鄉孩童喜愛採摘的筆頭菜。船夫將船停靠在岸邊等待遊客‧‧‧”,他以清新的筆調,細緻地描寫了順江而下的遊船,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眼前美景以及船夫精湛的撐篙技藝。
從此以後,保津川順江遊船被更多人所了解。自大正時代到昭和時代初期,尤其受到外國遊客的廣泛歡迎,由於有很多自京都乘坐雙人拉人力車穿山越嶺來體驗順江遊船的金髮碧眼的客人,所以直到現在還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并將通到山本河畔乘船場的道路叫做洋人街道。
明治時期的詩人薄田泣董,將處女詩集“逝去的春天”用琴弦捆上石頭,沉到保津川的深淵裡,獻給了水神。
外明治時期的大町桂月,以及近代文學中水上勉的“金閣炎上”, 野田宇太郎的「関西文学散歩」,井伏鱒二的「篠山街道記」等多數作品裡都出現了保津川。
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
大正9年(1920)羅馬尼亞皇太子,大正11年(1922)英国皇太子作為國賓訪問我國時乘船順江而下,并高度讚揚了峽谷的美景及驚險的動感。昭和4年(1929) 谷蘿絲塔尼公爵一行等諸多外國王儲作為國賓被邀請順江遊。戰後阿雷桑德拉公主殿下、玛格丽特公主殿下、斯諾卿一行也都乘坐過順江遊覽船。
在國內,大正4年(1915)宮内大臣土方奉山公,大正15年(1926)昭和天皇、秩父宮妃殿下、昭和58年(1983)常陸宮妃殿下與諸多皇族都曾乘船遊覽。另外,還有明治的将軍東郷平八郎,以及諸多的文人墨客都曾經到訪,在暢享溪谷美與險的同時,對憨厚的船夫精湛的撐篙技藝也讚不絕口。因此,順江遊船廣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所喜愛。